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旉是一位云游于江苏一带自耕自足的道教学者。他严厉批评了当时士大夫耻以农学的行为,指出:“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他的《农书》“成于绍兴十九年”,他说“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乃著其说以示人”。这是我国最早对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总结和概括的农业著作,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道教神秘主义的内容,如“祈祷巫祝”等。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   宋元农学四大农书之中元有其三。《农桑辑要》是元政府“大司农司”组织人力遍求古今农书编写的。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由“元帝刻行”,综合黄河流域旱地耕作和南方水田耕作的生产实践和技术经验写成,并“屡屡提到南北操作方法的异同”。维吾尔族人鲁明善在任职太平路总管时,编写了《农桑衣食撮要》,该书包含有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些农事活动情况。

——摘编自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旉撰成《农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陈旉《农书》相比,指出元代农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有利因素。
2 . 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的宇宙,不用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恒不变的秩序,其人生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包括生命、自由和赀产。洛克反对霍布斯(1588-1679),但也引用其著作《巨灵》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两个观念。但是他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即在初民时期,人类已经遵照自然法则,各人事有绝对的自由,彼此平等,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组织政府的目的,无非要保持这样的状态。

洛克也用社会契约的名义引入他自己的设计。例如政府必有人民之认可。民主体制,总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一个公民不满意公众的决议,他有权脱离这国家,另寻出处。政府则三权分立,立法、行政之外,另有“中央政府权力”专管外交。内中立法权及立法机构最为重要。经过洛克,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已告成熟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理学思想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根源。
3 .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材料四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014-11-2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长春市第十一高高二上期期初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