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6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世纪末,法国在华传教士马若索回国时为法国皇家文库收集了几千卷中国图书:传教士杜赫德包罗万象的巨著《中华帝国志》很受启蒙学者的欢迎。这说明当时中华文化西传的重要原因是法国(     
A.宗教改革的需要B.大革命的推动C.民族国家的形成D.理性主义成长
2 . 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主要为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等编,固属关系制造;即如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之类,亦皆有裨实用"。上述翻译活动旨在(     
A.批判传统文化B.实现自强求富C.促进政治转型D.变革选官制度
3 .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在解剖学方面的代表人物是:(     
A.弗莱明B.巴斯德C.列文虎克D.威廉·哈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D.晚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顾炎武、黄宗羲等抨击封建专制,提倡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不能战胜邪恶);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得不到惩罚)。”这种观念属于(     
A.庄子B.荀子C.孔子D.商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晋王衍擅谈玄学,自比子贡,及为石勒所杀,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顾炎武对此评论说:今之君子得不有愧乎其言?由此可知,顾炎武(     
A.呼吁知识分子反清复明B.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反对王阳明的心学理论D.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2022-12-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浙江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7 . 五四运动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大师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撰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需要。山东省立第一师范的王尽美联合邓恩铭发起成立了“励新学会”,并创办了《励新》学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廓清了很多青年学生的思想。这些活动(     
A.使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B.有力地批驳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C.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D.为开展国民革命做好了舆论动员
8 . 中共某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指出:“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份政治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
C.《论十大关系》D.《论人民民主专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夫之批评“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的思想,认为这是“销行以归知”。他批评的矛头主要针对(     
A.孔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10 .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的中华文明成就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社会治理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即满,用木屑屑之(先结切),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

——摘自王祯《农书》附《造活字印书法》

材料二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①唐代的藩镇模式,后引发了安史之乱。②宋朝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后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三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阅读材料一,判别这是哪一项科技发明?从经济和文化角度阐述该项技术发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阅读材料二,请选择两种边疆治理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并结合所学,指出采用该模式的缘由并对其影响进行简要评析。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