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下表为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倍数
隋唐3263229611
两宋3191521222744.49

A.理学思想影响社会生活B.妇女道德素养提升
C.政府政策决定婚姻观念D.节妇烈女数量增多
2023-02-02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新民学会在1918年成立之初,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向上、互助的学术团体,其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因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学会宗旨被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一转变(     
A.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C.说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体现出中国的救亡和启蒙相互矛盾冲突
2022-10-02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梁启超主张对孔子进行宗教化塑造,认同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而1902年他在《新民》上发表的《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认为孔子是哲学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B.封建迷信思想逐步瓦解
C.对孔子评价标准转变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秦朝以前的历法中,“其年有闰,闰在何月,当以中(节)气定之”,没有定制。秦朝时用颛顼术“以十月为岁首,其置闰恒在岁终,不可以闰余定”,制定了以小雪恒出现在十月作为置闰的法则。这种变化主要基于(       
A.阴阳五行学说的推广B.观测技术出现重大进步
C.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D.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5 . 从甲骨文形体图来看,德字左边是“彳”,表示行走。右边眼睛上有直线,表示“行正、目正”。发展为金文后,右边眼睛下加了一颗心,即要“心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中国文字结构发展一脉相承B.早期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发展
C.儒家重德尚贤观点影响深远D.心理认同是华夏文明的内核
6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以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为原本创作的连环画的情节变化。这表明(     
创作时间情节变化
20世纪40年代忠实地依据原著作品
1951年增加了“祥子经曹先生介绍去了解放区”的情节
1953年增加了“祥子因为偷鸡摸狗被关进监狱,狱中遇见无产阶级战士,深受感化”的情节
1957洋子的悲剧被改编为爱情故事,虎妞被改编得善良美丽,充满同情心
A.连环画成为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B.连环画集中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
C.特定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影响创作D.连环画的革命救亡色彩愈发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2022-05-27更新 | 807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某一时期的画派特征如下,“当浮云掠过太阳,或者阵风吹乱水中的倒影,‘自然’或者‘母题’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为了捕捉这些变化,画家往往需要疾挥画笔把颜色直接涂上画布,更多地关注画幅的总体效果,而较少顾及枝节细部。据此可知,该画派
A.注重个性表现与情感的表达B.强调真实再现社会面貌
C.注重捕捉自然万物瞬间印象D.注重表达画家内心感受
9 . 如图为两幅美术作品,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都注重对植物细节刻画B.都注重光和色彩变化
C.都具有反对传统的特点D.都有情感价值的体现
10 . 宋朝时期的服饰与唐朝时期相比,显得特别简朴整洁,没有承袭唐朝的雍容华贵之风宋朝服饰风格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世俗文学的影响B.理学思想影响生活
C.社会阶层的固化D.小农经济制约消费
2023-02-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