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可以推知
其他百分比
哲学宗教1022327.0
文学艺术834114.9
史地810902024.0
社会科学133833725.5
自然科学109732021.0
应用科学33242610.5
杂录522477.1
百分比10.76.060.223.1100.0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改革思想深入发展
C.救亡图存探索路径发生重大变化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 . 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关于互联网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传统信息传播方式   
②推动“新经济”的诞生   
③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④把人类引入“信息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8-10-12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讯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
A.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C.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
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2018-11-24更新 | 534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秦国并未有引领风尚的突出文化现象,严耕望先生在《战国学术地理与人才分布》中统计了秦国的人才,仅司马错、白起、王韵等八人较为突出,这与东方六国文化名人相比有云泥之别,然而秦却完成统一。对此最为恰当的解释是
A.秦国地处西随受夷狄民风影响较大
B.秦国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比较小
C.东方六国文化底蕴深厚不利于统一
D.东方六国集权体制阻碍了完成统一
5 .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几十年来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据下表有关他们受教育的分析数据可得出

A.国外高等教育优于国内
B.中国留学生受世界青睐
C.多种教育渠道孕育人才
D.科教兴国战略喜结硕果
2018-12-1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数据变化表,下列各项对其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
C.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强化
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
7 .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
D.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8 . 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如下。据此可得出的推论是
A.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B.共产党人多方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C.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D.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的强大思潮
10 . 西汉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皇帝颁布“罪己诏”是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春秋大一统”B.“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