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下列各项中,中外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16世纪的是
A.商鞅在秦国变法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李时珍写作《本草纲目》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D.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2 .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下作品按其产生的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红楼梦》          ②《女史箴图》        ③《诗经》          ④《清明上河图》
A.②③④①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2015-03-3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3 . 有学者指出:“十四世纪,一场反叛中世纪精神权威和旧价值观念、开创新时代思想文化传统的运动发生了。”此事件的核心思想是
A.自由平等B.因信称义C.人文主义D.科学精神
4 . 有学者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对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此说法相反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改变政令”
C.“有形的物质”建设起步于甲午战后
D.“变革人心”在戊戌变法期间得以完成
2015-03-3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以下思想主张,属于王阳明的是
A.“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B.“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6 . 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工作的目的:“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毛泽东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
A.长期 “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特征
C.始终获得优先发展地位D.一直模仿苏联
2015-03-31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014-12-02更新 | 211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