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什么局面?在这一局面下,对儒学创立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至少列举2人)?并列举其中一人的主要思想?
(2)在汉代,董仲舒和汉武帝为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很大作用。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哪一机构,既打破了以往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又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北宋时期,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指出理学的集大成者以及贡献?
(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使传统儒学得到了怎样的新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儒学应该采取何种正确态度?
2020-04-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理)试题
2 .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农业工作,他曾多次指出:“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主要施行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目的有哪些?
(2)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针对农业及农民问题提出过哪些主张?
(3)建国后,新中国政府于1953—1956年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一重要措施?其实质是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其主要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为何能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综合上述问题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建设的认识。
2019-08-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6-2017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3 .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的旗帜,请指出这一时期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具体内容。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哪一场革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长征途中的哪一次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之路。请指出20世纪90年代党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所做出的重大决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的?
(4)“长征永远在路上。”综上所述,如何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谈谈你的认识。
2019-08-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历史试题

4 . 简答题。近代中国衰败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民族复兴在思想和实践上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简述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资产阶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为振兴中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认识。

2018-10-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哪些新兴力量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标志是什么?

(2)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呈现出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请从贸易和金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3)当今信息技术深入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请回答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国?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请你谈谈如何对待文化的多元化?

2018-08-1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2019届小高考历史考前热身练

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017-11-1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历史高二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同步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