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阳明的新民观,包括两大层面:第一层面,是思想层面,他提出新四民观,他认为“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第二层面,是实践层面,他在南赣巡抚任上致力于肃清闽粤交界山区流民动乱问题。他提出致良知的“良方”,采取觉民传道的办法,教化民众,将放下武器的“盗贼”称为“新民”,将新民组织成义兵编入军伍之中;王阳明俯顺民情“要于河头地方添设县治”;建立学校,以易风俗;创制“十家牌法”,按牌维持治安;依据圣训亲自制定《南赣乡约》。王阳明将新民观用于改革社会现实的实践之中,获得了重大成功。

——摘编自万明《新旧之间:王阳明与明代早期近代化进程》


(1)据材料概括王阳明新民观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概括王阳明新民观的社会实践及其作用。
2023-02-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商鞅舌战群儒等。当时,论辩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编《宋元舌辩智慧》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论辩的主体、目的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造成差异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之风兴起的时代价值。
2023-02-0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于1901年和1902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提出他的“新史学”思想:“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以此论之,虽谓中国前者未尝有史,殆非为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中国之史,长于言事;西国之史,长于言政。言事者之所重,在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谓之君史;言政者之所重,在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谓之民史。”“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摘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梁启超:“欲创新史学,不可不先明史学之界说。欲知史学之界说,不可不先明历史之范围。今请析其条理而论述之。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第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第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梁启超《新史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看法,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史学”的特点及意图。
(3)综合以上材料,梁启超的“新史学”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儒学开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汉代。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传富的自然知识、科技知识,其至包含像《尚书·禹贡》《礼记·月令》《周礼·考工记》这样的科技著作。明清之际、不少儒家学者以及科学家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研究西方科技。徐光启把西方科技纳入理学“格物致知”的框架;方以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形成“西学中源”思想;以著录儒家经典以及儒家学者著作为主的《四库全书》也收入了西方科学著作。然而,儒家学者对于西方科技的学习和研究,其目的在于把西方科技纳入儒学的统摄之下,把科技理解为手段和工具,科技实际上仍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学对古代科技作用的双重性》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儒学对科技的双重作用。
2023-01-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进行的理论创新。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是初唐画家、政治家阎立本的名作,所表现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向唐太宗李世民请婚的场面。画中坐辇者唐太宗威严和睦、神情庄重,形象高大;其身侧的宫女身形娇小,或执扇或抬辇,呈众星拱月般簇拥在唐太宗周围。画面左侧第一人和第三人为翻译官和典礼官;左侧第二人为使臣禄东赞,他拱手站立、身形瘦健,目光诚挚谦恭。《步辇图》无论是在创作内容、表现技法,还是在画面布局,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个有效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1-12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炼成长,助推中华民族的兴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给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域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

——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指出儒学与当时另一座文化高峰在恢复社会秩序构想上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况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12-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江苏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并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而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3-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统考历史试题
10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斥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王家范、张耕华《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粮食革命”的主要表现,简述其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变化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儒家学者重新解释儒学经典的现实意图,并指出“理”的内涵及主要获取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