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某中学高二历史兴趣小组以“西学东渐”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图片和资料。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题。
(1)走进历史:完成表格中编号所代表的阶级派别或核心思想主张。
编号人物主要事迹代表的阶级派别核心思想主张
1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中体西用
2著有《新学伪经考》
3创办《新青年》资产阶级激进派

(2)反思历史:在“西学东渐”潮流中,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什么社会实践活动?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摘编自王永样《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两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简述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020-12-10更新 | 101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1

3 . 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总会刻上这个时代的烙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新艺术创造的要求,一种既能回顾寻根于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方法,又可以立基于世俗音乐的主调风格音乐,终于在1600年前后应运而生,在音乐舞台上出现了歌剧这一体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歌剧的出现是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这一“时代潮流”对当时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列出这一时期在文学、美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人物(各举一例)。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

——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二   在郭文珺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金牌之后,一则“郭文珺拿金牌寻父”的消息便迅速走红于媒体和网络——“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向人们吐露了她的秘密:她要用金牌作为寻人启事,寻找离别9年的爸爸。”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热心网友启动“人肉搜索”。其实,这个消息并不是郭文珺提出或授权的,媒体的误读使得郭文珺及其两方长辈、亲友陷入巨大尴尬,也令家人的那份痛再次加剧。郭文珺的母亲和不少网友事后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希望广大网友停止这种“人肉搜索”。

请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表是新中国历年高考作文题(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6—1976年 (高考中断十年)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
1998年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
2000年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摘自章家仪、胡笙《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时期(1966—1976年;1978—2000年)新中国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制度?该项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遣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日知录》卷七
材料二
王国维曾将清代学术分为国初、乾嘉与道咸以降三个时段,其各自的特征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一个“新”字,十分准确地概括出了晚清经世实学近代转型的趋向。
——黄长义《经世实学的近代转型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三
居今日而言经世……今中学以经义掌故为主,西学以宪法官制为归,远法安定经义治事之规,近采西人政治学院之意,与二三子共勉之。”
——摘自《梁启超选集》
(1)指出《日知录》的作者,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作者的治学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魏源为例指出“道咸以降”时段,清代学术的学新之处及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魏源学术思想的发展。用一句话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治学理念与材料一作者思想之间的关系。
2016-12-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王星的发现(漫画)
材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海王星的发现依据的是哪位科学家的什么理论?另举两例说明该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上述新华社电讯报道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2016-12-13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数学家伊萨克·牛顿(1642—1727)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牛顿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在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他开创性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证明这套理论主宰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按照启蒙大师们的看法,在治理国家方面,科学比宗教更适于当参谋。自17世纪以来,由于弗兰西斯·培根和牛顿等人的著作,科学突飞猛进,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则。海顿在……《创业》中写道:“天空向我们揭示神的荣耀”。有些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

——[法]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牛顿科学贡献的历史价值。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大师们”所设计的“完美的世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并说明其设计所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