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城市成了欧洲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诞生的摇篮,这儿拥有丰富的古希腊罗马遗留下来的古典文化遗迹、遗物。在东西方商业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从东方的拜占庭与阿拉伯人那儿传入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典籍,同时也从东方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文化意识。

——摘编自庄锡昌《世界文化史讲座》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列表

代表人物国籍主要成就或特点
但丁
意大利
《神曲》,文艺复兴先驱
乔托欧洲绘画之父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大卫》
拉斐尔《西斯延圣母》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
拉伯雷法国《巨人传》
伊拉斯谟德国《愚人颂》
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摘编自《文艺复兴——巨人时代》

材料三 莎士比亚还影响了托马斯-哈代、威廉·福克纳和查尔斯·狄更斯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25部引用莎士比亚的作品。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独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莎士比亚:他的著作《白鲸记》里的亚哈船长是一个经典的悲剧英雄,含有李尔王的影子。在莎士比亚时期,英语语法和拼写没有今天的标准化,他对语言的运用影响了现代英语。

——维基百科全书《莎士比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的主要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评析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021-02-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应该强调的原则是“理解——转化”:理解人类在古今中外所曾经有过的各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从那些与“我们的”和“今天的”东西不同的多样性中吸取智慧,并将之转化为创造的源泉。

古今中外文明的碰撞很可能就是孕育生机的时候。以西方人对近代科学的理解,中医学几乎不能算是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但是在数千年中,中医学家们不断地把经验事实融汇其中,并加以精巧的安排,从而使之最终变成了一个精致的架构。来自传统社会的、非狭义科学的东西在现代并未被科学的东西完全取代,而且它目前的进步也开始借助于科学的手段,这一点似乎能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转化)提供某些启示。

——摘编自阎步克《士大夫政治衍生史稿》


评析材料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摘抄材料原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0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宜昌市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3 . 艺术家们对特定历史时期风俗习惯的看法和理解,通过特定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展现出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把创造出来的“神”,用美术的形式确定下来,体现了人们对“神”的爱和敬仰,例如,我们看到的维纳斯和她的断臂以及优雅的后倾站姿显得如此美轮美奂,完全是一件对“人体”赞美的作品,给当时的欣赏者带来了心灵上的震动。到了15世纪以后,油画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的艺术创作大都围绕现实与人文这个主题。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着重对十二门徒神态姿势的刻画,通过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这种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连接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

——摘编自邵宇<西方油画的“人文主义”内涵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兼谈油画创作的方法与观念》


(1)根据材料,概括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不同艺术风格进行简要的评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对融合中西更加重视。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此两学……相互诟病,或水火不相入”,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的最终目标也难达成。毋庸讳言,以上19世纪90年代前后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主张虽然极具生命并不断社大,也因之带上了新的特色,但总体上看,其文化变革模式仍然是中体西用。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合思想的背景,并简要评析这一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时段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蕴的内容来看,都以文艺复兴较为相当(当然,二者的差异也不应忽视)正如伏尔泰所指出的,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新。与此相类似,明清之际的大师们是在阐扬先秦诸子和复兴“三代之制'啲旗帜下展开对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的。

——摘自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札记》

材料二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两部理论著作,两书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梁启超说:如果把《新学伪经考》比做“思想界之一大飓风”,那么《孔子改制考》便如同“火山喷发”。顽固派指斥康有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邪说暴行、横流天下。”康有为自己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在产生的经济背景、主要内容、论证手段等方面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历史地位。
2020-09-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下面是1924年孙中山发表的有关民生主义的言论:


材料二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等地视察途中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被称为“北方谈话”。他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在上述谈话中,邓小平就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命题,实现了破题。

——摘编自舒以《大旗帜:邓小平理论二十年(上卷)思想旗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方谈话”中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方谈话”对这一“关键命题”的表述。
2020-01-2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

2017-08-04更新 | 2607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4月质量强化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