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023·江苏·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近代学者梁启超对儒家思想有详尽独到的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自幼读经,进入万木草堂后,他紧跟康有为推求孔子微言大义而 阐发的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 孔子已失真。这种变质走样始于荀子,再变于刘歆,三变于宋儒,儒者不以教主对待 孔子……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进行一场重新“发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

材料二     1902年春,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孔子者,哲学家、经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非鬼也,非神也”。同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更是对孔子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判,称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其立言之偏,流弊之长,则虽加刀于我颈,我固不得为古人讳也。”认为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实从儒学定于一尊开始。

——以上均摘编自胡洋、程舒伟《试论梁启超的孔子和儒学观》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的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新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氏认识变化的原因。
2023-03-22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2)-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2 .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概要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然后作答)用史实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