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下列所示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以牛田”、都江堰、《论语》
“妇功”、后母戊鼎、甲骨文
《金刚经》印刷品、立井水车、釉下彩绘
大镰、隶书、举贤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2021-11-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我国古代某思想家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该思想家主张
A.推行“德治”B.崇尚“无为”C.讲求“功利”D.实行“法治”
2021-11-0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公民具有哪些政治素养?试以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为例说明当时思想领域里出现的“新思考”及其意义。

材料二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里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2)从罗马法的演进的角度谈谈罗马人是如何将“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的?
2021-11-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由于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这一描述反映的科学理论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B.揭示了物体匀速运动规律
C.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D.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2021-11-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伸民权、设议院”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2021-11-0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即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材料反映的是
A.早期的雕版印刷技术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元代出现的印刷技术D.明代出版行业的兴盛
2021-11-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葛兆光教授说: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和人的形而上学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弥补儒学这一弱点贡献较大的是
A.董仲舒B.朱熹C.顾炎武D.王夫之
2021-11-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为明代谢环所作《杏园雅集图》,画卷描绘明正统二年(1437年)内阁大臣杨士奇等官宦文人十多人在杏园聚会之情景。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明代官员已有关戴乌纱帽的规定B.服饰不同体现官阶等级高低
C.绘画艺术形式具有典型文人画的特点D.以写实手法再现了明代上层社会生活场景
2021-11-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一九一六年》。他写道:“吾国年来政象(政治情况),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认为近代中国贫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二   19171月,蔡元培正式到任北大校长。以此为起点,北大改制,一时间,各种锐意革新的青年人才汇聚北大。在这个试图自外于政治的学术阵地,围绕新思想和白话文运动,展开了中国近代文化最活跃的争论、变革和复兴局面。继20世纪之交的“戊戌变法”至“五四”,中国的文化范式和话语发生了巨大转型,是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新文化运动在1917:中国群星闪耀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意义
2021-11-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中,对后世最具积极影响的是当是民本思想,它萌芽于殷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先秦诸子百家当中,宣扬民本思想最积极则是儒家,其中又是孔子和孟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

——王娜《试析先秦儒家民本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2)以顾炎武和王夫子为例说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结合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主要区别。
2021-11-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