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元代17.2361.150.3321.28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59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废科举、兴学堂的急剧变革中,其发展轨迹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留学教育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总体呈什么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趋势对中国女性发展的意义。
       
2018-10-30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1月13日 《每日一题》 人教必修3-每周一测

2 . 教育的发展,与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教育,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性质书院比例分配表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晚清出国留学教育高潮出现于20世纪初的那场最后一场急剧变革中,其发展深受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废科举前,出国留学者为新学堂青年学生,士绅、官僚及女子留学风气未开。废科举后,留学教育突破社会阶层和年龄、性别的界限,大量负有科举功名者、在职官员、亲贵子弟纷纷远游,女子留学也开始获得一席之地。…20名湖南留日女学生,年龄在20岁以上者13人,其中最大者已48岁,最小者仅14岁。士绅留学生年龄普遍较大。如:蔡元培首次留德已逾不惑之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的进士、举人,平均29.1岁。留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及文化、年龄层次的差异性对留学课程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904年,中国留日1300名学生中,习文科(包括法政、师范和普通科)者达1100余人,学武科者200余人。…1909年清学部举行游学毕业生考试,录用225人,即有168人习法政科(其中出身举贡监者128人),占总数的65.88%。其后几次留学毕业生录用考试,合格者中习法政专业者均占60%以上。

——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至清我国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概括材料三体现的历史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教育的主要特征。

2017-08-08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二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提升版】
3 .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来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媒介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4 . 下表是《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
时间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518o703978
A.五四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B.马克思主义日益传播
C.国人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失望D.民主制度建设被阻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制约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 . 下图是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成的《启蒙思想家国别分布图》。这说明启蒙运动
A.远远超过欧洲范围
B.与政治变革相促进
C.鼓励民族独立运动
D.因多元发展而兴盛
7 . 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万台计算机植入专门软件,监听各国社会动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化推动了各国信息的共享
B.信息革命削弱了美国霸权主义
C.社会信息化带来安全方面风险
D.网络对社会安全影响弊大于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1949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时间高考参考生人数(万人)高中毕业生人数(万人)高校招生人数(万人)录取比例(%)招生方式备注
1958年21.926.5121.0统一高考高二学生亦可参考
1962年44.110.724.3统一高考有文化科考试,但只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3年15.3推荐制
1977年573274.7统一高考

(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
A.1958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
B.1962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
C.1973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D.1977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
9 . 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作者意在说明(   
A.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2019-01-30更新 | 17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3月27日 《每日一题》二轮复习 考向三 现代科技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些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2019-06-18更新 | 2792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4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