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列举了政府的主要类型,他反对君主的暴政,对共和制虽有偏好但承认其已成为过眼云烟。君主制被认为是现代世界可行的一种形式,其使各个阶层明确社会地位,而且赋予每个社会成员一种与其社会地位相符的“荣誉意识”。这表明孟德斯鸠
A.挑战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B.对传统体制进行批判继承
C.代表封建贵族阶层的利益D.反对契约国家的社会构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6年,陈独秀在某文中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陈独秀旨在说明
A.民众觉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B.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独裁不得人心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需与民众结合D.中国不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
2021-11-09更新 | 1464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人评论德国作家艾兴多夫(1826年创作的)著作《一个无用人的生涯》:“‘无用人’以建构精神理想为目的,不惜以放弃现实为代价……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无用人”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将精神、个性、情感和想象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场情感风暴和理想风暴。”据此判断,该作品属于
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
2021-09-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性调研测试历史(选修)试题
4 . 中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受到了基督教会统治的压抑;14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被唤醒,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正是从理论上一步步证实了封建神学的虚伪与不合理性,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做好理论准备……启蒙思想家的优良品质不是单纯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而是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设计了一整套高效可行的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思想条件。
(2)据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文艺复兴相比有何发展与创新?伏尔泰与卢梭提出的哪些主张使路易十六产生了“毁了法国”的感慨?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对欧洲历史有何积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提到:“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些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下列作品中与陈独秀观点一致的是
A.《敬告青年》B.《文学革命论》C.《庶民的胜利》D.《变法通议》
2021-09-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性调研测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孔子认为:“行己有耻,始于国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苏格拉底曾说:“真正为正义而困斗的人,要想苟全性命于须臾,除非在野不可。”由此可见,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育目的上都
A.主张培养治国人才B.主张以道德挽救城邦
C.坚持有教无类思想D.坚持启发诱导的方式
7 . 面对教皇和信仰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压力,马丁·路德宣称:“除非圣经和明白的理性证明我有罪——我不接受教皇和大公会议的权威,因为他们彼此矛盾……我的良心是被神的道束缚的;我不能而且不愿撤销任何东西,因为违背良心是不对的,也是不安的。”这一言论的实质是
A.主张因信称义B.强调王权至上C.简化宗教仪式D.否定教皇权威
8 . 如图书法作品为明代文征明行书《独乐园七咏·读书堂》,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笔画圆匀,庄严厚重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D.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2021-09-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性调研测试历史(选修)试题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归纳的国内非议维新变法的理由有四:一是法不可变;二是西法不适用于中土;三是变法乃用夷变夏;四是无余力变法。其中,第三条理由主要是认为变法思想
A.维护了中国的政治制度B.破坏了中国的文化精髓
C.突破了陈旧思想的窠臼D.主张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2021-09-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性调研测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五代史补》记载:“毋昭裔贫贱时,尝借《文选》于交游间,其人有难色,发愤:‘异日若贵,当板以镂之遗学者。’后仕蜀为宰,遂践其言刊之。”下列对当时雕版印刷术的理解正确的是
A.印本书仅盛行于蜀地B.有助于底层获取知识
C.书籍为庶族地主把持D.技术进步改变了出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