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兴盛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导致了古代中国思想界认识领域的全面活跃,为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争鸣中形成的儒、墨、法、道等学派,影响了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生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之前,这些学派的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改革方案,寻求出路,百家争鸣的思想家纷纷用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入探究各种政治原理,并将思维的角度置于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这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

——摘编自杨俊明《百家争鸣与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家争鸣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黄宗羲淋漓尽致地揭露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惨烈画面,大胆地提出了“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王夫之更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判,主张“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摘编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基础上,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之学……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摘编自余和祥《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经世实学思潮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实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