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胡适等人成为白话文运动的中坚。“欲救亡图存,必先兴教育、开民智;而文言文晦涩难懂,当时中国五亿人中,能文言者不过百分之一,不可能成为普及思想、教育民众的利器。”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根源是(     
A.得到了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B.白话文通俗易懂,比文言文先进
C.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与新思想的传播D.20世纪初文言文已经被人们所抛弃
3 . 顾炎武对寻章摘句的“俗儒之学”十分鄙弃,他不屑于做玩弄辞章的“文人”,对天文、地理、九经、诸史、河漕、兵工、山岳、风俗、吏治、财赋、典礼、制度、文物,莫不加以精究。由此可见,顾炎武(     
A.崇尚个性自由B.重视学术的社会担当C.批判孔孟儒学D.继承心学的治学精神
4 . 和汉唐相比,南宋亡国时,臣子慕义,相率蹈节,矢不奴异族者众。门人故吏“与崖山倾覆死忠死节之仁 人志士”“几无可胜计"。造成南宋忠义死节之士多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理学的熏染B.儒学思想佛教化
C.元朝的四等人制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2-08-22更新 | 990次组卷 | 1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20年,李大钊出任北大教授,积极利用课堂与讲座宣扬自己的观点,并说:“此倾向固吾辈所宜知,然各国所有的特色亦岂可忽略”“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当时,李大钊的活动
A.推动了国人对西学的反思B.为国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涨D.有助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
2022-06-21更新 | 788次组卷 | 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意在关上其他国家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大门。对此,中国政府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可见,该条约的签订
A.暴露了美、英、苏垄断核优势的意图
B.有效地防止了核武器的扩散
C.有利于中国研究和发展核能技术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22-06-21更新 | 436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收录了他1979年11月的谈话,“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这些思想主张
A.意味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B.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C.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D.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旧体制的愿望,市场经济是其改革的既定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批评了“贫穷的社会主义”,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些思想
A.确立了衡量社会主义的新标准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奠定了中共十五大的思想基础D.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这场运动着眼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以及未来中国该如何发展,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寻找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基因,试图从根本上变革,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这是一种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体文化大改造。”“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媒体关于我国教育方针的报道中常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工农服务”“为建设服务”等表述,改革开放以来,媒体报道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相关表述明显增多了。这反映了
A.国家对立德树人的重视B.教育方针对时代诉求的回应
C.我国对苏联经验的借鉴D.政治运动对教育的渗透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