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作为历史概念的民族主义,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涵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强调个人权利的启蒙思想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每一个公民组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权力”走向“权利”》等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写出启蒙思想家的问题指向和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些主张对法国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近代历史上中法两国民族觉醒内涵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并运用“远因—近因”的思路分析中国民族觉醒内涵独特性的历史原因。
2 . 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力更生取得的是
①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地球卫星②“埃尼阿克”电子计算机
③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④民用大飞机 C919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④
3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们在思考服务于统治需要的同时,留下了政治智慧。下列措施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远交近攻,合众连横”
“改土州,遣流官”

A.③②①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4 . 魏晋文化艺术乃是我国古代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作品不属于魏晋时期的是
A.《金刚经》雕版印品B.《洛神赋图》C.《姨母帖》D.《杨大眼造像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没有对道德人伦的原则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的概括。后世的儒学家对伦理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三纲五常合理性的是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中的一个奇迹,它将生理、病理、诊断、用药、治疗、预防等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整体观念和独特理论。对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学理论著作
B.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防治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D.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并逐步地走向世界
2022-02-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晚清时期,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表明冯桂芬(  )
A.继承了魏源思想的衣钵B.主张向西方学习
C.强调传承心学的重要性D.主张学习英国思想文化
8 .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方著述,撰成《灜寰志略》一书。该书
A.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C.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D.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2022-02-0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他的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在他看来,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据此可知,他是
A.朱熹B.王守仁C.李贽D.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涌现出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思想家。下列思想家的言论,按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③“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