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9 道试题
1 . 中世纪晚期,佛罗伦萨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同情并热心探究”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是狂热。这不但有许多学者,而且还有众多的王侯,很多富有的绅士们协助并资助复兴古希腊、罗马之学。佛罗伦萨人的行为(     
A.把人性从封建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B.旨在推进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C.确立了佛罗伦萨的工商业中心地位D.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2 . 1964年,张爱萍将军创作“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首词的背景是中国(     
A.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和“夏”是两个字,在上古时期便已开始连用,合称“华夏”。周朝时,凡是遵周礼、守礼乐的诸侯,都称“诸夏”。由于这些与周王室亲近的诸侯国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区,所以当时的诸夏就是指中原地区。中原周边的地区,因文化上的异质性很强,不合于华夏礼俗,就被称为“夷狄”。到了汉代,董仲舒把“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相衔接,提出“王者爱及四夷”,即王者是天下共主,承天命教化万民,而万民也包括夷狄。

材料二   近代以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东方“天朝大国”的割地赔款,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中国究竟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是否应当像日本那样效仿西方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中最先采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提出“东方民族”之说。

   1901年,他在《中国史叙论》中首次提出“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论及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时正式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1905年,他叉写出《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通过对中国民族多元性和混合性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完成了“中华民族”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左鹏《从“华夷之辨”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先秦到汉代“华夷之辨”观念的变化及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完成“中华民族”概念的革命性创造的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材料二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孟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性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     
A.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肯定B.说明复古已成为时代潮流
C.体现一种强烈的民本色彩D.希望匡正当时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初思想家唐甄认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他意在(     
A.减轻民众负担B.保护小农经济
C.推行农商皆本D.稳定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2023-02-09更新 | 373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8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2023-02-08更新 | 57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D.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2023-02-08更新 | 309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合格性)试题
10 . 15世纪的意大利学者阿尔贝蒂提出“德行战胜命运”,摈弃任何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颂扬使家庭和城市变得富裕而获得光荣的人的劳动,认为尘世的富裕和繁荣是上帝赞同的象征,人的好运或厄运的根源在于人本身。这一观点(     
A.追求经济利益否定宗教神学B.突出人的力量重视现世生活
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民主政治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要求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