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历史的奥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下列对睡虎地秦简理解正确的是(     
A.为一手史料,可补充传世文献B.大多为抄录,主观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展现了秦律全貌D.远离秦故地,史料价值有限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记有日食的甲骨文

图2鲁迅曾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图为《史记》书影)

图3《荷马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

(图为《奥德赛》故事瓶画)


(1)图1至图3呈现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图2和因3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022-09-1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哥伦布《航海日记》:“……,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上述材料属于
A.口传证据B.实物证据C.文献证据D.思想证据
4 .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里指出“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的真正的起头”,即真正的“信史时代”。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B.甲骨卜辞与姜寨遗址的印证
C.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D.《史记》记载与神话传说的吻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战国时期的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

——历史学家张岂之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根据材料一,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来说明“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这一论断。
2021-1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A.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很契合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品
C.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堆积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我国各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古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直接史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9 .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10 . 通过对“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学习,你如何看待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历史的记载和传说?
2020-09-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