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带收敛性”。这里“收敛性”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B.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裁决
C.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
2 . 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世袭制
3 . “国:从口(人口)从一(疆界)从戈(守卫城池)”,意为划定疆界,驻军守土。西周时期大量的“国”的诞生是由于
A.延续内外服制度B.实行了分封制度
C.强化中央集权制D.推行世卿世禄制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摘自《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像夏朝一样,商朝的统治者依靠一大批政治盟友的力量并借助庞大的城镇网络治理国家。这些城镇的统治者承认商朝国王的权威,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商王制定政策或者扩展商王在王国内的影响。这可用于说明,在商朝
A.国王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中央已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C.王权借助神权治理国家政务D.内外服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开宝二年(969年)宋廷下诏:“西南、山南、荆湖等道,所荐举人并给往来公券……盖自初起程以至还乡费皆给于公家。”这一措施意在
A.维护科举制度的公平性B.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
C.规范选官制度的流程D.排除世家子弟参加科举
2022-02-02更新 | 315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主张的主要用意是
A.使庶子获得封地B.突显统治者恩德
C.强化中央集权D.瓦解旧土地制度
2022-01-27更新 | 597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唐代官员的出身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知
A.门阀士族日益成为统治基础B.出身门第仍然影响选官制度
C.科举制并没有真正实施D.士族壮大助推科举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后世有学者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22更新 | 301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17更新 | 1206次组卷 | 236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