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权力监督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督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门负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变化趋势,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 .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嫡长子权力日益衰落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分封制度取代郡县制度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2023-01-09更新 | 220次组卷 | 115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高一


(1)根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
2019-11-04更新 | 548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白沙县白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2019-01-30更新 | 2591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两个世界——两个现象

英国

1760年,乔治三世继承英国王位。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植亲信,控制议会,组成一个亲国王的政府,王权呈现扩大趋势。在这期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英国国内对乔治三世的内外政策不满,抗议声不断。在内外压力下,亲国王的内阁倒台。178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组阁,解散由国王控制的议会,举行议会大选,并且在选举中获胜,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力被大大削弱。

中国

皇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也比臣高上百倍,臣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臣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臣子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预料中。臣子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臣子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臣子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材料2:两个世界——两种认识

中国看英国

以羊牛肉磨粉为粮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以此为通畅圣药。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亦惟茶叶是急,英吉利较近,皆不能离此。

——琦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

至茶叶、大黄两项,臣等悉心查访,实为外夷所必须,且夷商购买出洋,分售各路岛夷,获利尤厚,果然悉行断绝,固可制死命而收利权。

—林则徐《鸦片奏案》《鸦片战后》(二)97页

英国看中国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马戛尔尼

(1)根据材料1,“两个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中英两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2,中英两个国家是怎样看待对方的?这“两种认识”说明了什么?

(3)以上材料说明中英两国的力量对比是怎样的?

2018-01-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它具体又由哪些制度构成?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
(3)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9 . 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
⑶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16-11-21更新 | 6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上学期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