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仁宗即位后,把内阁阁臣从五品提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与吏部尚书蹇义同样享有密封奏事权。这说明内阁(     
A.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C.已经正式取代六部D.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2 . 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赵伯雄先生所害,文献及金文材料表明,周王拥有对“天下”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是至高无止的,至少在名义上,普天之下谁都得承认天子的至尊地位。因此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关下的最高统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实上有一部分被分割了,由天子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而邦君一旦被赋予这种统治权,在领地之内就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事实上,邦君就是国家主权在这块领地上的体现者。这种情况可称作“主权的分散性”。一方面,存在着某种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另一方面,这种最高权力又事实上被分割。孙曜先生则指出诸侯内部诸侯之于卿大夫也是同样情形:“盖世族于其封域以内,固俨然君也。其家臣及私属心目中,只知有家主,而不知有国君。”

——李若晖《郡县制时代一一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二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4 . 明太祖对沿袭近两千年的传统君主专制政治架构的核心部位作出重大修改。这里的“修改”是指(     
A.恢复三省制B.完善科举制C.废除宰相制D.确立内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承魏晋士族政治之遗风,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重视家族背景;而到宋代读书人深受欢迎,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郎才女貌”成了官宦阶层的理想婚姻,“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宋代(  )
A.世家大族开始衰落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门第观念渐趋淡化D.社会成员身份已经趋于平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神童诗》里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据此判断,下列对宋代科举制解读正确的是(     
A.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B.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C.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D.扩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2-11-10更新 | 309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3 宋元到明清(4大考点11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7 . 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     
文献记载出处
(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班固《汉书》
(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
(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
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
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
2023-12-28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一级达标校2024届高三1月质检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A.意在消弭贵族间矛盾B.强化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9 .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2019-09-22更新 | 676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胤禛(雍正)以通政司职权太重,扼中外庶政之要……乃别设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折奏,直达御前。”材料反映的是
A.奏折制度的形成B.内阁制的建立C.军机处的设立D.文字狱的推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