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9-01-30更新 | 8211次组卷 | 109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四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每周一练历史试题(一)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但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神器至重,为天下得人至难,是以朕垂老而惓惓不息也。”

——《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材料二、“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公民政体,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

材料三、到16与17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崛起后,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被认为是一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据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1)材料一、二的社会(国家)治理理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分析造成治理理念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清朝时期和美国18世纪的重大政治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对两国政治发展的不同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结合17世纪的英国史实,简要分析“权限说”对近代英国宪政的影响。

2016-08-22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测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