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魏国将领公孙衍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于公元前323年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君主制
2018-12-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朝初年统治者提出了“明德”“敬德”,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即天是不会把大命给予不谨慎修德之人的,所以主张“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
A.道
B.礼
C.仁
D.刑
2018-12-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8-12-12更新 | 2415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明人伦”的品格和“修齐治平”之能的德才兼备之才。人才与统治能力、人才与治才几乎成为同义语,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内圣外王、全能全知的通才、贤才。

19世纪后期,王韬认为:必须要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是具有各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企业家、军人、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人员。清政府宣称: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可直接被聘请为书院的专科教师。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拔去奴隶之根性”的新式国民。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北洋政府的《壬戌学制》中强调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李宜江《我国近代人才观的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人才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年(公元478年)下诏:“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奖、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彩礼,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耕社会,女家自然是选择彩礼多的男家,这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因生活需要所作出的选择。

—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材料三嫁妆是罗马古代社会妇女所能拥有的、基本的、主要的财产。嫁妆对于古罗马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财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社会地位……罗马妇女通过嫁妆获得一定的财产,并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何越《从嫁妆制度的变化看古罗马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到北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018-10-19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首辅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掌权二十余年,权倾朝野,六部大臣仰其鼻息,不敢与之相抗……”材料反映了
A.殿阁大学士是宰相
B.殿阁大学士限制了皇权
C.殿阁大学士凌驾于六部之上
D.殿阁大学士权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派李靖等13人为默涉大使又名默置使,巡察全国各地,考查官吏,进行奖惩,并了解各地情况。”与材料职能相似的官职有
①宋代提点刑狱司
②唐代监察御史
③西汉刺史
④秦朝御史大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8-10-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杨宽著的《战国史》在论及西周的官吏情况时说:“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依据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与材料有关的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世官制
③九品中正制
④宗法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2018-10-1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咏,足以为九鼎。”材料主要反映了
A.分封制崩溃
B.宗法制度瓦解
C.礼乐制度遭破坏
D.楚国称王
2018-10-15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