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人说内阁是“有名无实”的宰相,也有人说内阁是“有实无名”的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有决策权是丞相B.内阁有决策权但仅备顾问
C.内阁无决策权但地位低D.内阁无决策权但权力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2022-04-17更新 | 601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1年云南省绿春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
B.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主要职责是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C.这种制度在防止腐败、低效,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的失误
4 . 《资治通鉴》有言:“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和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事无不总”
B.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可以驳回政令
C.此“中书省”职能等同于元朝中书省
D.西方国家借鉴此制度,发展为“三权分立”体制
2022-04-0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宰相,权分六部
C.废行省,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官员上朝礼仪日渐宽松和谐
C.君主专制日益加强D.君臣关系由隶属演变为平等
2022-04-01更新 | 494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三分相权B.废除宰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内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2-03-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热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一一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儒学的复兴B.国家的统一C.科举制普及D.民族的交融
10 . 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地方制度的沿革B.宰相制度的完善
C.官僚制度的进步D.中枢机构的演变
2022-03-05更新 | 353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