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时期,吴地“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即官府按照“平贾”(官府评定的市场价格)付给服更役者工钱,以吸引中央辖区农民流入此地。这表明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发达B.盐铁官营得到贯彻
C.地方割据隐患加剧D.自由迁徙受到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文书用印方面做出规定:惟天子之印称“至”,且完全由玉制成;百官的印章统称为“印”或“章”,由铜料或木头制成。这一规制意在
A.巩固国家统一B.加强文书管理C.凸显皇权独尊D.节约行政成本
3 . 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与它们的简称直接有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B.礼乐制C.分封制D.内阁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外文官制度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

——摘编自《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
5 .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酎金律:皇帝祭祀宗庙时,诸侯须贡献酎金,且对酎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都有严格的规定。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斤两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削去106个列侯爵位。据此可知,酎金律的推行
A.解决了诸侯国割据的问题B.加强了对列侯的直接控制
C.规范了王国交纳贡赋标准D.源于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6 . 汉武帝时期,所州部设刺史一职,品秩(注:官阶级别)仅六百石(注:指俸禄),但其能监察品秩两千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制度
A.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强化君权B.直接导致了上下尊卑失序
C.有效解决了封国威胁中央问题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2020-12-21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7 . 根据下图所示,该政治体制实行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
A.“中外朝”制
B.内阁制度
C.军机处
D.密折制
2017-02-17更新 | 363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直隶是指中央政府对有着重要地理位置或特殊作用的区域采取的直接管理方式,即“直接隶属”之意。“直隶”一词始于宋代,历史上有不同称谓,在元代称作
A.“直道”B.“州部”C.“内廷”D.“腹里”
2021-11-14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阵】

材料   清承明制,其奏章制度也仿照明朝,有题本和奏本两种公开的上行文书。官页奏事主要以题本为主。各省督抚提镇所上题本需经过通政使司转送内阁,内阁再经本房、签处、侍读、大学士等部门,最后由内阁批本处送内奏事处由记档太监登记,呈皇帝预览。康熙时期,实行奏折制度,在外任职的少数皇室成员和帝信臣工将奏折直接呈交给皇帝,由皇帝亲自拆看。雍正时期,要求“各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有权上密折臣子,雍正发以皮匣,上有铜锁,具奏人和雍正各拿一把钥题,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开启。最后“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雍正帝都“亲自览闲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据谢健《雍正朝的奏折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从奏章到奏折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的奏折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