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西汉隋唐宋朝明朝
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废丞相设内阁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起到了监督皇权的作用
C.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D.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
2020-03-23更新 | 583次组卷 | 4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玄宗时,有官员希图将赏赐给其女婿的官位换成进士科名,玄宗答应后通知礼部给进士及第。礼部将此事禀报宰相,宰相认为“明经、进士,国家取材之地。若圣恩优异,差可与官,今以及第与之,将何以劝?”结果只好作罢。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削弱了门阀世族势力B.注重取士用人的信度
C.有利于限制君主专权D.促进了尚学风气形成
3 . 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     
文献记载出处
(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班固《汉书》
(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
(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
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
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
2023-12-28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一级达标校2024届高三1月质检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

实现权力有效监督把朝廷的决策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来承担,按照决策、审议、执行的行政程序前后相继,并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通过合理分散权力来加强民主决策,并对权力运作形成监督和制约。
实现权力分配均衡三省六部制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其行政体制设计注重权力之间的相互或单向制约,从制度上避免政策失误和朝令夕改,通过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决策与行政分离三省六部制的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已经完成并成熟,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发令系统,而尚书省的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和门下省,行政权保留下来,尚书省向职能化方向发展。
部门协同机制三省六部制具有部门协同机制,宰相集体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讨论商定,集思广益,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
平衡君权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制,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这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对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谈谈你的看法。
2023-10-15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5 .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2019-09-22更新 | 676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初年科举考试报考资格规定: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可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选拔参加科举考试;唐朝中期规定要经过“户部籍阅、结款通保”等诸多审查环节和流程;唐朝后期则规定“举人曾为官司可罚,虽有辞艺,长吏不得举送”。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唐朝
A.教育管理体系日趋规范B.科举考试弊端日益突出
C.科举成为入仕唯一通道D.严厉打击违法乱纪考生
7 . 秦朝时百姓的户籍、征收的粮食都以县为单位保管,地方武装、徭役也以县为单位编制和征发。据此推知,秦朝的县制(     
A.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B.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D.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二年正月,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等人到达夷洲,吴军征服了许多山夷部落。
隋代隋大业三年,隋炀帝派朱宽到流求招抚当地土著;大业六年,流求正式归顺隋朝。
南宋平湖(澎湖)已隶属泉州管辖,中国开始对澎湖正式驻军。
元代元世祖至元年间,设澎湖巡检司,隶属泉州晋江县。
明代明太祖洪武初,琉球岛中山王受明册封,成为明的藩属,台湾改称为“小琉球”;17世纪初期,荷兰人侵占台湾,明军多次抗击获胜,但未能迫其退出台湾。
清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清政府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摘编自宋光宇《台湾史》

材料二   台湾作为我国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清代以来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防未予足够重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25日,台湾光复。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三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台湾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及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解决台湾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9 . 有学者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说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明清(     
A.司礼监获得批红权B.废除宰相以加强专制
C.军机处行政效率高D.实行奏折制强化皇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两宋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词汇:

参知政事、南北面官、榷场、转运司、糊名法、节度使、通判、天子门生、禁军、猛安谋克、寒门等。

——摘编自李华瑞《近二十年来宋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联词语,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