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7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3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国人会议(  )
A.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
C.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
2019-12-27更新 | 326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相权衰落的是
A.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B.设枢密院专掌全国的军政
C.设诸路转运司分管地方财政D.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许倬云认为周朝“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作者旨在强调“周人统治的机制”(     
A.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具有原始民主传统
C.利于权力的高度集中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5 . 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B.制度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6 . 《尚书·盘庚》曾说:“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这些“共政”的“旧人”就是商王朝的宗族贵族和一些异姓贵族,其中以王室血亲贵族为主。由材料可知商代
A.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紧密结合B.商王靠政治联姻加强中央集权
C.确立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D.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2021-02-05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
7 . 西周分封制是我国重要制度。据以下史籍叙述正确的解读是
记述出处
“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愿。”《国语·鲁语上》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普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
A.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D.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2020-10-14更新 | 223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引用了如下公式:

君主专制=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兵、刑大权的强化,这一公式表明,君主专制制度就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据刘泽华《洞察中国古代历史的王权主义本质》整理

试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君主专制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9 .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科举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世官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