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古代雅典,当事人在法庭上为说服陪审员做出对其有利的判决会采用诸如称赞自己贬抑对手的品质或力陈自己、先辈对城邦所做贡献等多种技巧,而陪审法庭也会因恻隐之心或辩护人的雄辩把事实上的有罪之人释放。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制度已遭破坏B.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C.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D.辩词在法庭具有决定作用
2 . 公元前4世纪前期,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批评公民大会参与者的无知和盲从,并借一位公民之口表达了所有头脑清醒人士的心声: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可见,这一时期的古希腊
A.公民大会无法正确决策B.公民群体政治地位下降
C.公民普遍缺乏理性精神D.城邦民主制度弊端凸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罗马共和国时期,甫拉维斯把诉讼程序和进行诉讼的日期表公之于众,受到人们的欢迎,法律由秘密转向公开。帝制时代,奥古斯都则明确授予某些有名望的法学家以“公开解答权”,使他们的解答对各个具体案件发生约束力。材料说明
A.罗马人具有普遍的民权意识B.国家官吏的从政行为日趋规范
C.罗马法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D.罗马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罗马法学家强调,法的准则就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整个法就在于不是获得就是保持或减少,诉诸法律或者是为了以某种方式使某物成为某人的,或者是某人以某种方式保持自己的物品或权利。”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体现了理性至上立法精神D.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2021-06-09更新 | 8297次组卷 | 79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世纪晚期,某些罗马法通过习惯法、教会法和市民法幸存了下来,如12世纪意大利比萨自由市的法律制度“以会使原作者感到惊异的方式”采用了一些罗马法的规则。这表明当时
A.社会转型的曙光初现B.法治得到市民广泛认同
C.古典文化的再度复兴D.意大利实现了政教分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诉讼案。审理案件时,他们从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综合所涉各国与案件有关的实体法,形成一种与所涉各国实体规范都不相同的、仅适用于该案的实体法。这
A.表明了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B.适应了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解决了罗马民众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古典时代",雅典的行政官员绝大部分是由抽签产生的,但是要自愿(自己提名),雅典人认为抽签可以保证所有公民都可以参与行政工作,给予他们实际的民主经验,他们还认为参与政治活动重于行政效率。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权力滥用现象严重B.强调选举程序公平
C.注重增强责任意识D.公民参政热情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代希腊早期的立法者如梭伦等,在创新的同时兼顾习惯法。一直到伯里克利时代,成文法与习惯法在观念上和执行中都不能截然分开,“轮番而治”等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氏族部落的民主习惯。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希腊
A.直接民主制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习惯法更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基本的政治理念D.传统法律与现实民主有机结合
2021-03-10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在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不受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时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马法的实施及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在当时分别有什么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2021-04-2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