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杀死了一名并没有犯罪的奴隶,倘若他的杀人动机只是由于担心那名奴隶会揭发自己的可耻丑行,或出于其他类似的动力,那么这个人要被当作杀人犯受审,就好像死者是公民一样”。法律还规定奴隶可以在主人和具有雅典公民身份的第三方陪同下,向施虐者提起控诉。当奴隶受到暴力虐待而忍无可忍时,奴隶有摆脱现任主人并寻求新主人的权利。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隶农制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古罗马隶农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2022-08-05更新 | 11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重要的国家大事有选举将军和其他高级公职人员;宣战和靖和;决定一切外交问题,其中包括缔结同盟条约;听取高级公职人员的报告;公布各种决议。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十将军委员会。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所示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它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万民法的发展给契约法律制度带来的影响就是,为了使外邦人的常识和社会实践能够接受契约双方当事人合意成为判断契约效力是否合法的唯一标准,原有烦琐的形式上的要求被逐步放弃。万民法契约法律制度最终发展为以契约当事人的合意为归宿,并对其他地域的习惯和法律兼容并包。

——摘编自赵融《西方契约法理论研究》

材料二 公元120—124年,爱建筑、狂热地尊崇希腊文明的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重建了万神殿。从外面看,万神殿显得非常朴素,而且像堡垒一样笨重,入口的柱廊有16根12.5米高的希腊风格的花岗岩石柱,甚至可以说有些俗气。但是,当你穿过那精美的希腊神殿式的大门,走进内部时就会立刻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而深深折服。

——摘编自金文《极简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万民法相较于公民法的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民法的形成对罗马社会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神殿所体现的古希腊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建立普遍的、法的统治,树立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是古希腊法治论的基本追求。柏拉图晚年从人性的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法律对统治者加以约束。他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他把法治的有无提升到国家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在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权力已经被套上了法律的枷锁。

——摘编自孙季平《民主共和法治——古希腊罗马权力制约三大要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并概括雅典“政治自由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关于法律的认识,分析它对希腊文明的积极影响。
2022-06-14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雅典西南方向约9公里处的比需埃夫斯港,早在两三千年前就是整个希腊世界最繁忙的地方,它扼守希腊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要道,来自欧亚非各地的商船在此云集,苏格拉底在这里的人群中讲学传道,希波战争从这里打响。

——据《历史地图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希腊世界最繁忙的地方”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始,罗马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行省制度。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他们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忙于处理案件。派赴行省的总督基本上是才能出众的“精英”,但实际上他们作为军事统帅,长期供职于军队。行省法令的颁布,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为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但在尊奉“祖先惯例”的传统下,不得过度干预行政官员的职权,致使在共和国后期,行省官员飞扬跋扈的现象屡禁不止。

——摘编自宫秀非、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行省总督制实施的特点及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3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事就是所谓的民主政府审判并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政治都很混乱,苏格拉底的死证明了雅典司法制度的脆弱。苏格拉底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内在的道德的强调。苏格拉底试图发现普遍而正确的道德,反对智者对道德价值的怀疑。他认为美德能带来幸福,最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关注道德,遵循理性的指引。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道德知识。

——摘自马克圭《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希波战争期间“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结合所学,概括希波战争的胜利对古希腊文明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分析苏格拉底关注道德哲学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古代希腊雕塑艺术作品



图1《掷铁饼者》

图2《维纳斯》

图3古希腊雅典卫城雕塑

材料二   古希腊的艺术,尤其是希腊雕塑,无论是表现众神、英雄还是运动员形象,都里现出强烈的理想化倾向。“四径运动员的雕像不求逼真;它们是理想化的人物肖像,其唯一的目的似乎就在于纪念奥运会上取得的胜利,替奥进会作宣传。艺术家们甚至不能保证见过优胜者本人,有时不得不根据人们对肖像原型随使所作的描述进行创作。”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更加关注如何将具体的对象经过提炼、概括,在形象中注入“优秀”的品质,使之成为全民道德典范的象征。当时很多艺术家也都在艺术创作中通过探究表现对象的比例关系,例如运用“黄会比”将每一个雕像、每一座建筑都进行理想化处理,使作品具有和谐之美,最终在艺术中寻求一种永恒的法则。

——摘编自马躏非《古希腊艺术中的美德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特点的成因和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二中学校2021-2022年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文献和青铜器铭文写道:“其自时中义(在此地理中心治理天下),万邦咸(都)休(方便)。”“匍有上下(广有天下臣民),受万邦。”这些邦有大有小,故称“小大邦” ,其数极多,故称“多邦”或“万邦”。在某些学者看来,中国古代的邦就等于城邦,它们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形式,而且是奴隶制性质的,故主张这些邦就应当被纳入古代希腊一样的城邦的范畴。也有学者强调,在西周组织成一个王国的王族(王所在的族邦)与普通族邦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地方的小邦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也是不完整的。

——摘编自沈长云《古代中国政治组织的产生及其模式》

材料二 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材料三 黑格尔在提到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历史哲学》)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

——岳麓版《历史I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邦”的含义及其与周王室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政治前提、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三个方面归纳古希腊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原因。
2021-10-25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