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11-11更新 | 24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
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

3 .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这一进程的有力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并向选举他们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

材料二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自由民主的中国”的基本内涵及其所做的努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新中国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18-01-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历史第六单元检测题
4 . “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引自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材料中所指的“决议”出自
A.《双十协定》
B.《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C.《国内和平协定》
D.《共同纲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A.作者经历圆明园遭劫,是第一手史料
B.夷人毁坏圆明园过程中也有国人参与
C.圆明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火打劫
D.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是:
A.其发生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
B.其指导思想更具有革命性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7-11-2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含义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2017-11-22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党人策划发动
B.新军士兵积极参加
C.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D.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017-11-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9 . “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句诗应写于下列哪次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2017-11-18更新 | 255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岳麓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