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35年5月20日,左路红军攻占冕宁县,进入彝民聚居区。刘伯承依照当地习俗,同彝民沽鸡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成立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这一做法(     
A.实现了战略转移B.传播了革命火种
C.纠正了“左”倾错误D.促进了抗战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五四运动爆发后,对于被捕的学生,军阀吴佩孚认为学生“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蔡元培同情学生,积极营救;商界罢市,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卓有成效B.民众爱国热情高涨
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
2022-05-25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富林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3年中央苏区政府发行了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券,发行条例说明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的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并准购买者以粮食或金钱自由交付。此后各级会议代表纷纷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再增发二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此次公债的发行(       
①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②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推动了军事斗争顺利发展             ④是重要的财政管理手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02-22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 (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大战役期间,国民党认为“大规模会战绝不是没有后方补给线的共军所能胜任的,不单是武器弹药的消耗无法补充,就是几十万人每天所需的粮食,亦会无法供应的。”这一论断
A.产生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C.符合此后战争的基本走向D.准确分析了民心的向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935年5月29日下午,红四团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爬着冲过了只剩下悬挂13根铁索的桥,歼灭了桥头守敌,使大部队能全部过河,进入川西北地区。此场景描述的是
A.血战湘江B.四渡赤水C.飞夺泸定桥D.渡江战役
2021-11-0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0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