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17年11月20日,苏俄政府在《告俄国和东方全体伊斯兰教劳动人民书》中庄严宣布:沙皇所签订……关于强占君士坦丁堡的各秘密条约,今天已被撕毁和取消了。人民委员会反对强占他国的土地……分土耳其和向其勒索阿尔明尼亚(亚美尼亚)的条约,也已被撕毁和取消了。这段宣言可用于佐证十月革命
A.助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B.增进了俄国国内民族的团结
C.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D.促成了东方国家的宗教宽容
2 . 列宁《四月提纲》中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种思想的根源在于列宁认为两种政体
A.统治方式不一样俄国不适用建立代议制的政权机构
B.在俄国都已经过时,俄国正在向社会主义过渡
C.议会体制往往拖延对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和富有阶层,后者代表工人、雇农和农民阶级
2021-10-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运动提出了“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则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这表明当时工人运动
A.尚未明确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B.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C.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斗争对象D.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2020-11-13更新 | 5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共产党宣言》写道:“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一论述意在说明
A.阶级斗争促进社会变革B.暴力斗争是革命的唯一途径
C.科学社会主义由此诞生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函需改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提出“社会公仆”的原则,这就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由此可知,巴黎公社所确立的“社会公仆”原则
A.建立在打碎旧有国家机器基础上B.发展了若干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C.有助于工农联盟革命策略的实施D.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
6 . 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指出,俄国是介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特殊国家,既具有西方发达文明的印记,又同时兼有东方落后腐朽的烙印,“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指的是
A.率先发生政治革命B.革命与改革交叉进行
C.战争必然引起革命D.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
7 . 下表呈现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刊物上先后出现的观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工业无产阶级政治地位上升B.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意识增强
C.经济发展取决于工人的劳动D.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8 . 1917年,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
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2020-06-22更新 | 85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二月革命时期成立的苏维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十月革命后,俄国各地成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1934年改称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
A.十月革命的胜利B.社会性质的变化
C.国家版图的扩大D.民主主体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