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面这幅漫画以“出卖”为题,站在城墙上的是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首脑,城墙下是德国宰相俾斯麦。这幅漫画
A.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结果
B.反映了普法战争发生的原因
C.说明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
D.揭示了巴黎公社起义的背景
2018-02-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国家濒临经济浩劫和解体,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工人和士兵断然地拒绝支持科尔尼洛夫的军事专政,因为他除了强权、镇压的方针,已经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俄国奴制改革B.俄国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运动D.法国大革命
2014-05-14更新 | 5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主要包括
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普遍建立
③马、恩长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④欧洲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法令分布的背景是(          )
A.废除农奴制度B.推翻沙皇统治
C.两个政权并存D.十月革命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脱离国情的实践带来的沉重教训
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表述有误的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B.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C.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7 .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四月提纲》的发表B.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C.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D.布尔什维克党对局势认识不清
2016-08-10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河北石家庄五校联合体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国内阶级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陷于瓦解,广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转向布尔什维克一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形势开始成熟。”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辛亥革命
B.巴黎公社运动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9 . “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上述认识的历史背景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中国民主革命胜利
10 . 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以下结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没有法国的启蒙运动,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
B.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
C.巴黎公社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产儿
D.(美国)内战的主要争端是主权与自由,双方寸步不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