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法律),惧民之有争心也……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

材料二   安陆应城县人张江陵与妻吴氏共骂母黄令死,黄忿恨自经死,已值赦。案律,子贼杀伤殴父母,枭首;骂詈,弃市。妇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詈之致尽,理无可宥,江陵虽遇赦恩,故合枭首。妇本以义,爱非天属,黄之所恨,情不在吴……吴可弃市。

——整理自程树德《九朝律考·晋律考》

材料三   1982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律框架。

八二宪法一是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强化了民主与法制建设,首先表现为健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贯穿改革开放精神,四是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与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观点及理由,结合所学指出该言论所针对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判断,张江陵与妻吴氏所判刑罚哪个更重?结合所学,指出其量刑的原则和这一时期法律的重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1982年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进展,分析1982年宪法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云南巡抚鄂尔泰正式提出改土归流的建议:“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赋税,以靖地方事”。世宗(雍正)批准了鄂尔泰的建议,并将四川闹事的三个土府即东川、乌蒙、镇雄划归云南。不久,又提升事尔泰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总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事宣。

——摘编自李治亭《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鄂尔泰主张“改土归流”的目的。结合所学,简述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香港既然是中国的领土,中国随时有权收回。中国任何时候都可以给香港制造麻烦,但中国政府不但始终没有这样做,相反特别关注香港的繁荣稳定。中国一直有意保护香港的现状,是因为一方面香港的存在对中国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作为赚取外汇,观察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是中国大陆一直处在动满之中,没有找到一种既可收回主权又能保持香港荣的办法,时机尚未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实际出发,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从而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宏伟构想。

——摘编自张怀兵《香港问题始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实践过程。
3 . “我们要全面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要遵循这次大会通过的新宪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好地保障全国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材料中的“这次大会”指的是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4 .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独”……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这表明
A.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不断扩大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正式提出
C.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有所调整D.“九二共识”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拥护
2021-03-09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下列事件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有
①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②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③海协会汪道涵和海基会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④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史称“习马会谈”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7 .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下列有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2005年,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D.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21-02-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暂代人大的任务宣告结束。但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因为它符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的精神。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事件是
A.一届政协在北京开幕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9 . 基于地区治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我国自古至今都讲究策略和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等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朝令夕至,声闻毕达”。……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设置的管理吐蕃事务的是帝师和宣政院。帝师是主管全国宗教事务的官员,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务,而是通过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荐吐蕃地方官的形式来实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富强的伟大荣光。

——201812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边疆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除行省之外,还有哪些单列的行政区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香港“基本法”起草并通过所依据的原则。说明“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2020-11-24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79年1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记者团时说:“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现了同美国关系的正常化。在双方达成建交协议的时候,卡特总统曾表示一种愿望,希望能够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当然力求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来。”材料表明
①中央政府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政策
②中央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③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④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