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2 . 1970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新闻。在基辛格看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其意思是(     
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B.中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
C.中国外交政策全面调整D.中美民间交往大门打开
3 . 下图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下列情况符合史实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赢得更多的国家支持
C.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外交新局面
D.中美两国建交推动了中西方关系的缓和
4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国外派出了20位将军大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队伍主要是职业外交家,他们“大多属于外语、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科班出身,普遍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人员的日益专业化
C.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3年年底到1964年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此次非洲之行发表的公报显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议题主要为苏、美、英三国签署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3年7月)、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建交等。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外交(     
A.服务国内经济建设B.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
C.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变化
6 . 20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初,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共有25个,其中亚洲6国、非洲8国、拉美4国、欧洲6国、北美1国。这一阶段的外交成就(       
A.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B.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C.是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成果D.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亚非新格局
7 . 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A.提倡中美两国应该建立友好外交关系B.美国仍然应该与中国维持冷战状态
C.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感到愤怒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8 . 1987年,中国与新西兰两国外交部建立副部长级政治磋商机制,磋商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1990年以来,中国同拉美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政治磋商机构——里约集团保持着外长级对话关系。2008年,中国政府设立了驻东盟大使一职。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A.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B.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C.强调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构建起平等互利的多边体系
9 . 据统计,中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比额已从2000年以前的0.995%上升到2007年的2.667%。2009年,联合国列出缴纳会费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位列第九,而中国缴纳会费的比额还一直在持续增长。据此可知,中国(     
A.注重发展全球伙伴关系B.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C.积极改革全球治理体系D.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2022-11-29更新 | 121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建立外交关系,与东欧各国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改善和发展。促使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不结盟外交政策的落实
C.中美两国的关系趋于缓和D.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
2023-04-01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