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7 道试题
1 . 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己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B.宗法制的核心内谷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 .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017-10-07更新 | 329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 .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礼乐制度
5 .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
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周王室众星拱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C.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积极拥戴周天子
B.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2017-09-19更新 | 15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考前一周双练冲刺模拟卷(一)历史卷
7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
2017-09-15更新 | 31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必修)
8 . 《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种现象
①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
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
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
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9 . “日暮乡关何处是,今年除夕不放假;日照香炉生紫烟,今年除夕不放假。”网友们对2014年节假日放假安排吐槽的背后,更多的是表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结。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10 . 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