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先秦时期,农事活动的周期催生了一年四季的“四时”观念,国家根据“四时”观念指导、安排农事活动,甚至政治行为也要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做出让步,接受四时节律的制约,“以时序政”“依时行政”。由此可知,“四时”观念(     
A.限制了先秦君主的集权统治B.影响了早期国家的政治塑造
C.起源于顺应自然的哲学传统D.蕴含着丰富的民本主义思想
2 . 西周时期“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井田制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殷人认为天命素定,但周公在总结夏商亡国教训时,明确意识到“天命靡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思想在周公那里被上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高度,并较为理性地认为天命不是固定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人身上的,而是根据王者的“德行”而转移的。周公的天命靡常思想(     
A.否定了夏商君主的治理效果B.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
C.意在确立周朝统治的合法性D.使民本思想贯穿于周朝始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考古发现,商代妇女可以参与政治生活,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不仅名字出现在多件器物上且相传还领兵作战,此现象在周代几乎不存在。这一变化(     
A.强化了周天子共主地位B.避免了政治动荡的发生
C.源于周代宗法制的推行D.吸取了商亡的历史教训
5 . 三代有卜、巫、史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官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政权体制
C.神权与政权相结合D.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2023-02-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相比,西周的治国理念特点是(     
A.突出人的作用B.强化神权色彩
C.注重道德治理D.依赖血缘纽带
2023-02-08更新 | 8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西周初期,大量的殷商贵族被迁到洛邑。周公要求他们顺从天命,安于邑居,承诺他们仍然分有土地,还可以担任各种官职。这些举措旨在(     
A.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政权的认同感D.推行仁政
8 .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谱系之学,在周代已有,所记者为君主、诸侯的世系,政府设有专官典掌,秦汉均沿其旧。君主、诸侯之外的家族谱系在汉代也已出现,到魏晋南北朝门第社会成立之后,谱学大盛,世家大族均有谱牒,详载世系,而且要上告之于官府,门第高下的评定、官职的选举;以至于两家之间的通婚,都以此为依据,唐代仍然承袭此风气。宋代以后,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族谱的纂修更为发达,也具有新的特色。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苏洵说的很明白,"盖自唐衰,谱牒废绝,士大夫不讲而世人不载,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但是,在儒学重振之后,讲求古礼,基于敬宗收族的要求,谱学也随之而复兴。其中欧阳修、苏洵两人亲自编修本家的族谱作为范例。他们两人所修之谱,均为小宗之谱,记载仅限五世。在平民化社会里,修族谱的目的既不在于维系政权的传递,也不在于作婚宦的依据,而是在于维系亲情。南宋修谱之法大体上不出于欧阳修和苏洵所定的形式,不过,到南宋末期,也有家谱所载世代超出五代以上,甚至达到十世以上的。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   常州历来人杰地灵、文风炽盛,这极大地促进了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少数家族开始恢复修撰家谱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外游子回乡问祖,拉开修谱热。近十年来,家谱热集中武进,且热度不减。改革开放后,我市新修家谱达到了650多部。

——摘编自常州晚报《40年间,我市新修家谱650余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谱学发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族谱编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族谱编修的现实意义。
2023-01-12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10 . 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伊尹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
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商汤之孙太甲即位后,暴虐无道。伊尹将太甲放逐,令其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汉)《史记·殷本纪》
商相伊尹流放太甲后,篡权夺位,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并杀了伊尹,成功复位。(战国)《竹书纪年》
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商)甲骨卜辞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商朝王位传承无序B.伊尹并未自立为王
C.太甲诛杀伊尹合法D.商朝国家机构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