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5 道试题
3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2006年连战先生参拜了连氏宗祠。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 . 《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孤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bi,给与)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
A.周天子地位衰微
B.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C.宗法制崩溃
D.分封制遭到破坏
5 . 西周时期择立太子的标准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6 . 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郡县制
D.宗法制
8 .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世袭制
B.民主选举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余子分封制
9 . 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0 .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2016-11-27更新 | 292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