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夏朝,启的儿子太康失国后,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西周,“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和行政”。这反映(     
A.社会动荡不安B.中央集权未形成
C.地方控制弱化D.原始民主制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周初期,大量的殷商贵族被迁到洛邑。周公要求他们顺从天命,安于邑居,承诺他们仍然分有土地,还可以担任各种官职。这些举措旨在(     
A.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政权的认同感D.推行仁政
3 . 周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等级制
4 . 春秋以前,平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贵族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父系大家族而不是个体家庭。这反映出(       
A.贵族生活被全社会效仿B.奴隶制经济停滞不前
C.宗法制对社会影响深刻D.分封制缺乏坚实基础
2022-07-09更新 | 593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白虎通义.德论》记载:“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B.财产C.宗教D.地域
2022-07-08更新 | 582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神权色彩浓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07更新 | 930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考古发现,甲骨卜辞中作为名词的“帝”字有两个意义,一是指神灵,二是指祖先。称呼先王时往往两字混用,如“祖甲”“祖乙”有时又称“帝甲”“帝乙”。这说明(     
A.人类政治制度起源于祖先崇拜B.商代已出现了神化祖先的观念
C.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源远流长D.宗法制是血缘与宗教观的结合
2022-07-02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宜侯夨(ce)簋,其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时期,宜侯夨由虞侯改封为宜侯的册命过程。宜侯夨簋和铭文可用于说明
A.禅让制的出现B.内外服制的完善C.分封制的实行D.中外朝制的产生
9 . 王国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别对应的是(       
A.宗法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郡县制和宗法制
2022-06-24更新 | 1021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10 . 台湾学者许倬云先生曾回忆道:“在家乡,新年、除夕、元旦、清明和冬至,都会祭祀祖先。我家自从抗战时期离家客居,先父直系祖先名讳先人挂轴,每逢年、节悬挂遥祭。我们弟兄迁移美国,每家也都有历代祖先名讳挂轴,至少在除夕和元旦会遥祭”。影响这种观念产生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乡里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