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45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上看,周初,地处边陲的几大诸侯国出土的青铜器,多是周王室的制品,少有封国的器物。迨至西周后期,封国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甚至超过了周王室器物的水平。这表明
A.分封制促进了社会发展B.分封制度已经瓦解
C.诸侯威胁了王室的权威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2021-07-07更新 | 538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5年,山西侯马市出土了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记载的《侯马盟书》,出现了要求宣誓效忠盟主,一致讨伐敌对势力的宗盟类约信文书。据统计,出土的文物有500件之多,其中人事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诅咒、卜筮;参盟人有152人之众,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这种现象

A.推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出现
B.体现了“重民轻天”观念开始产生
C.晋国分封制的瓦解
D.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
4 . 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决非周天子墓葬。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社会剩余劳动产品更加丰富
C.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考古发现,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甘肃、辽宁等地都有西周青铜器出土,且艺术风格与西周都城地区几乎一致。这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2021-08-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D.士的墓葬
7 . 197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战国时期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出土了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经济发展使陪葬品丰富
B.统治者追求物质享受
C.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诸侯王代行周天子权力
2017-12-20更新 | 5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求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
B.郡县制的消亡
C.中山国的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2017-08-29更新 | 238次组卷 | 22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版2017--2018学年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9 .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