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
A.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B.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C.井田制度,天下归私
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在射箭所用的器具方面,“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规,诸侯合七而成规,大夫合五而成规,士合三而成规”:在距离方面,“天子射百二十步,诸侯九十步,大夫七十步,士五十步”。可谓处处体现出“明尊者所服远也,卑者所服近也”的原则。射者首先要正己,然后再考虑是否射中。参加射箭竞赛时,如果自己没有射中,也不会从对手身上找原因,更多的是反思自我。射礼竞赛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教化民众做好各自所处社会身份的角色,承担起不同的社会职能,否则就会扰乱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材料二   去希腊的竞赛设计以自由平等为原则。在同一条起跑钱上,在平行的赛道之间跑步,这种绝对的平等显而易见。即使如摔跤和拳击这类无法通过物理尺度进行度量的项目,为了绝对公平,古希腊人也设置了相同尺度的评判标准,如不能掰手指、不能用牙齿咬对手等。在古希腊赛会中,无论政治职位、社会身份,参赛者均要在同一条线上起跑,均要接受裁判员的判罚。在绝对平等规则的保障下,古希腊竞赛推崇通过个人能力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这种绝对的平等与古希腊的自由人制度相配合,成为整个社会所推崇的秩序理念。

——均摘编自张波、姚颂平《中西体育赛会的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和古希腊两种体育赛会的不同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赛会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历史价值。
2019-07-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都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都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条件。
(3)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4)综合材料二、三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内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2019-02-03更新 | 793次组卷 | 15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永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
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材料四   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中国政治地理》47页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信息。
(2)材料二中“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指当时美国的什么制度?存在着什么弊端?后来1787年宪法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3)简要分析材料三的深远意义。
(4)上述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
2019-01-30更新 | 8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省望城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几经调整变化,于今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一百零三,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一百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地方郡级政区设立了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检查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一直到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太守所能镇压,朝廷才不得不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授予兵权、财权和政权。这样一来,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两级行政区于是转化为三级制。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地方管理上的调整及与前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据材料二指出东汉改年地方制度的调整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9 . 在古代中国,有些称呼具有深层次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过去这二十年考古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在于王畿和东部地区在体制上的不同。譬如,不管东方的诸侯在传世文献中怎样称呼,在考古发掘所得的青铜器铭文中他们均自称为“侯”……相反地,在陕西王畿地区的贵族宗族之长从未有称“侯”,而常常是被称为“伯”,有时为“仲、叔、季”。

—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   秦王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角度分别指出上述两类称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