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2 . 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嫡妻之长子为嫡子。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
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
3 .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 . 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
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 . 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同姓不婚制度,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此后历朝历代也都禁止通行婚嫁。西周确立的同姓不婚制度主要是以下哪一制度在文化上的反应
A.分封制B.井田制C.奴隶制D.宗法制
2016-11-18更新 | 91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晋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本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下列哪种制度造成的
A.皇位世袭制B.嫡长子继承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
2016-11-18更新 | 9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尊上(对方父母) 、泰山(妻父)等。以下称谓属于尊 称的是(       
A.下官B.布衣C.仁兄D.晚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9 .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胭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该材料说明(     
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B.春秋时七霸仍不敢称王
C.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D.战国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