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后果?列举汉武帝“矫秦县之失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
2020-12-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削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注: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顾至于今日,欧洲脱离宗法社会已久,而吾国终颠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进……夫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故余谓盗跖之为害在一时,盗丘之遗祸及万世:乡愿之误事仅一隅。国愿之流毒遍天下。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1915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受到抨击的历史背景,并谈谈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
3 . 历史地图是依据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等的分析研究绘制而成。


(1)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四幅地图(局部)对应的朝代及地方行政制度名称。
图片序号图1图2图3图4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2)图3所示制度的弊端后来通过一项措施的实行得以解决。结合所学,写出此项措施的名称。
(3)请按朝代先后顺序将四幅地图排序,并结合所学归纳其体现的总体趋势。
2020-04-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特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五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反映出该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是指哪一制度?同材料一的制度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宰相制度这一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019-10-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二: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以后历朝基本沿袭并逐渐完善这一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所实行的行政制度。“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请用秦朝以后的史实证明材料二中的观点。(至少列举6个史实证明。)
2019-10-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地图是依据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等的分析研究绘制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四幅地图(局部)对应的朝代及地方行政制度名称。

图片序号图1图2图3图4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2)请写出为解决图3所示制度隐患而采取的措施。
(3)请评价图4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归纳以上四幅地图体现的总体趋势。
2019-01-0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归纳有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3)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宣王的时候,已无力决定鲁君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天子地位已等同于诸侯了。此后,问天子传国九鼎轻重的事情出现了,用箭射伤天子肩膀的事情出现了,天下大乱,再没有人把天子看作天子了。周王朝的统治权分散到12个诸侯国,战国又并为7个强国,被很晚才封为诸侯的秦国灭掉。(《中国政治制度史》)新皇帝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全国36郡,郡设守掌政事;尉掌军事;监御史监察官吏。地方长官可自辟僚属。元代疆域辽阔,分全国为10个行省,行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273)。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历史传统因素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元代行省区划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为省级行政区,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秦时期国家管理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元朝行省制与秦汉郡县制相比有哪些特点?行省制的实行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进步意义?

18-19高三上·北京西城·期中
9 .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成王的弟弟叔虞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改国名为晋。春秋早期,晋国是北方强国,其国君晋文公名列“春秋五霸”之一。春秋后期,晋国的权力逐渐被几家大夫掌握。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的土地。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这三家为诸侯。对此,北宋史家司马光认为:君臣名分就像天尊地卑那样不可改变,名分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而周王对三家分晋之事非但不加惩罚,反而予以正式承认,是自坏纲纪,最终导致周朝的衰亡。


(1)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清朝后期,有关施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指出,英国长期没有内忧外患,是世界头号强国,而貌似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则土崩瓦解,正显示了政治制度的优劣。中国应以英国为学习对象。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浪潮中,康有为指出:“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他还向光绪帝上《日本变政考》等书籍,坚定后者变法的决心。20世纪初,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的立宪派认为这场战争是立宪、专制两种政治制度的竞争,日胜俄败的结果充分说明立宪制度优于专制制度,所以日本才会以小克大,以亚挫欧。从而在国内掀起了新的立宪运动的浪潮。


(2)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各阶段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共同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18-12-1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五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
10 .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社会治理和制度建设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戊国《中国礼制史》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

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已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018-12-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