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观察下图

材料三   明朝在各省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在职能上,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官员和刑名司法,都司则管卫所军政。这三个部门的设立,既是行政上的分工,也是对地方权力形成制约的制度安排。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特点。并评价这种制度。
2017-11-1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通许县丽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1材料一大约分元前8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最大的政治单位,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大陆上的雅典、底比斯、麦加拉,伯罗奔尼撒的斯巴达、科林斯,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爱琴海岛屿的萨莫斯等。斯巴达的面积有3000平方英里,雅典有1060平方英里,它们是最大的城邦,其他平均不足1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斯巴达人口约为400000,近似多数邻国人口的三倍。

材料二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将陆地割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材料三……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经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经过10多年的奋斗,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有利于古希腊民主制的发展?

(3)古希腊各城邦与中国各诸侯国有何不同?

2017-11-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当时各有何积极作用?

2017-10-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16-2017年10月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4 .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一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姓氏文化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都没有间断。近年一些地方宗族活动又兴,新建祠堂不少(见图二)。
材料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礼记·丧服四制》


(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宗祠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宗法制的影响?

6 . 材料一: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辞表明: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的意志来决定……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宗法制是在同宗、同祖的血缘亲情基础上区别尊卑长幼,以确定财产、地位的继承秩序以及不同身份的宗族成员各自的权力与义务的制度。

材料三: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成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对地方管理采取了什么制度,该制度有怎样的特点及影响?
2022-03-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材料二   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守土、勤王、纳贡、述职等义务,但纳贡的时间、内容、数量以及述职等并没有制度性的规定,诸侯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可以设置臣僚、拥有军队。从周天子到诸侯、大夫、士,都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解决接班人和土地的再分配问题,用血缘关系解决继承问题,从而形成了贵族政治,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全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天子是这个大家庭的大宗,诸侯是他所在国的大宗。分封制实质上是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既讲究等级、尊卑,又不乏和谐、亲善。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摘编自《郡县制的来历与内乡县的历史沿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之处。
(3)综上所述,分析秦汉以来中国能长期保持大一统的主要原因。
2022-01-0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时间
跨度
距今
7000-5000
距今
6000-5000
距今
5300-4300
距今
4500-4000
距今
4200-3600
特色
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
范围
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黄河上游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宜侯夨簋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里耶秦简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材料四


悬空寺三教殿,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殿阁内雕塑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五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皖南民居——徽商曾经辉煌的印记
(4)依据材料五,概述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创造了与各部族均无血缘关系的“天”,并赋予“天”这一至上神伦理道德特征。周王以“明德”的方式承天命,祭天是周王的特权。周王根据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亲疏进行分封,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建立异姓宗盟与宗法秩序。周王在封土授民时,也把“明德”这一宗法伦理观念分给请侯。杨向奎先生指出,“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代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诗经》曰:“有孝有德……四方为则。”侯外庐先生明确指出:“周人才把德孝并称,德以对天,孝以对祖。”

——摘编自巴新生《西周“有孝有德”宗法伦理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材料二 在两汉历史文献中,有密集的关于家族“祠堂”的记录。如《东观汉记》载:“(邓晨)与上(刘秀)起兵,新野吏乃烧晨先祖祠堂,汗池室宅,焚其家墓。”益州太守文齐稳定地方有功,刘秀即位,“封成义侯”,然而途中去世。“诏为起祠堂,郡人立庙祀之。”益州太守张翁“政化清平,得夷人和”。当地少数民族“二百余人,费牛羊送丧”,直抵张翁家乡安汉,“起坟祭把”。这一情形得到汉王朝执政集团的表扬,“诏书嘉美,为立祠堂”。

——摘编自玉子今《汉代“祠堂”的宗法权成与文化位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政治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祠堂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翎《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何特点?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