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国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则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   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中国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物历史主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交的分封制没有使人民上已根深蒂固有制成为历来的六国旧黄族仍在思念故土,且秦朝暴政开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一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巩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并指出该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1-01-30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成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   及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カ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现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周公、大(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太)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结合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优势,分析材料三中秦朝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的原因。
(3)评价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1-01-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5 . 材料 周初分封以后,周朝将国家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被分封的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有国与野之别。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要建立一个名为“城”的军事据点(后来通常成为封国的都城),逐渐由点向面扩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这种城(包括其近郊)也被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作“野”。国、野的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他们被置于宗法制控制之下,有自己的职业并承担军赋和当兵作战的义务。遇有“国危”“国迁”和“立君”等重大问题,国君要征询国人的意见。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包括殷商等古老部族的后裔、周边民族成员及流亡人口等,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了保留,在贵族统治下虽受到较强的人身束缚,但身份不同于奴隶。作为井田制下的农业劳动者,野人以助耕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负担劳役。从春秋时期开始,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和野人逐渐合二为一,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

——据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国野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国野制度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包括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 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宋元明清时期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包含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西的社会普及性,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

-----据朱明勋 《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一方面, 由于“家庭革命”(大家庭牧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退渐被小家庭取代)风暴的影响,家训专著及家诚、家范等专门性的家训单篇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已然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人们的分别较以前更为经常,而当时电话、传真等并不普遍,这为家书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这样,家书取代家训专著和家训单篇成为这一时期家训的主要形式。另外,这一时期的家训思想比较混杂,既有封建思想,又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其中以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为主。

-----摘编自朱明勋 《中国家训史论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出现的新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对传统家训传承的认识。
7 . 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材料二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材料三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材料四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

——吴虞《说孝》(1920年)

材料五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力,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孝亲尊师善待人”

——《中小学生守则》


(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8 . 中国古代地方权利呈日益分散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般周制度论》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给,统治者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代犬牙相入的原则走向了极端。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家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摘编自周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着《清史十五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划分体现的主要原则并加以评价。
(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基层社会结构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设计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5)上述材料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哪一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叔振鐸,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邱......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為氏。

                     ——摘编自(宋)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它有什么积极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封建帝国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