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梁启超认为
A.宗法制度最早起源于周代
B.宗法制度影响至今
C.家族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D.宗族比国家更重要
2019-05-27更新 | 705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发现两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2019-03-25更新 | 99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A.禅让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
2019-02-03更新 | 433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2656次组卷 | 71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周礼》记载“以脤膰(祭礼用的肉)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下列封国中应以“脤膰之礼”对待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
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
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
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
2018-12-03更新 | 32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
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
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2018-11-19更新 | 368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亦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Ⅱ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
2018-07-29更新 | 561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2018-06-03更新 | 292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商朝人崇信鬼神,国家大事往往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表明商朝
A.按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统治者利用神权维护王权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