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型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官者管也,是指国家职事人员;“同官为察",寮、僚相通,是指同署办事的官吏。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国家的转变。官僚制度形成,它是和传统贵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官僚成为独立的阶层。

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封建官僚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个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例子,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的说明。
2022-03-09更新 | 696次组卷 | 6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 . 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三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元朝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四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及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直接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3)与北宋相比,指出材料三中元朝的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
3 . 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自太古以至今日,无论何时何代,举不能以一语概括其时全国文化之程度。此实治中国历史者所当知之第一义也。”在这里,“封建之制”指的是
A.分邦建国B.封建制度C.社会形态D.封建社会
2022-02-17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创造了与各部族均无血缘关系的“天”,并赋予“天”这一至上神伦理道德特征。周王以“明德”的方式承天命,祭天是周王的特权。周王根据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亲疏进行分封,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建立异姓宗盟与宗法秩序。周王在封土授民时,也把“明德”这一宗法伦理观念分给请侯。杨向奎先生指出,“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代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诗经》曰:“有孝有德……四方为则。”侯外庐先生明确指出:“周人才把德孝并称,德以对天,孝以对祖。”

——摘编自巴新生《西周“有孝有德”宗法伦理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材料二 在两汉历史文献中,有密集的关于家族“祠堂”的记录。如《东观汉记》载:“(邓晨)与上(刘秀)起兵,新野吏乃烧晨先祖祠堂,汗池室宅,焚其家墓。”益州太守文齐稳定地方有功,刘秀即位,“封成义侯”,然而途中去世。“诏为起祠堂,郡人立庙祀之。”益州太守张翁“政化清平,得夷人和”。当地少数民族“二百余人,费牛羊送丧”,直抵张翁家乡安汉,“起坟祭把”。这一情形得到汉王朝执政集团的表扬,“诏书嘉美,为立祠堂”。

——摘编自玉子今《汉代“祠堂”的宗法权成与文化位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政治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祠堂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
2021-11-11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古代史专题提升训练(一)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来,关于分材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一直未间断。唐中期柳亲元作《封建论》对分封制进行了理性而有力的批驳。柳宗元提出“制”和“政”的概念,认为秦灭亡于人怨沸腾的基政,而非郡县这种制度形式。“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周走向天亡是因为诸侯“无君君之心”,而秦“有被人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长期以来关于秦朝速亡在于不与诸侯共享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和国家权力的集中。

柳宗元还质疑分封制之下”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这样即使“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尽管秦始皇废分封、立那县是出于个人自私的打算。是“私其一已之成”,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却是“公天下之端”。针对分封制的维护者仍鼓吹其是“圣人之制”,柳宗元通过对国家的形成的推演,论证了分封制的产生是“人之初”阶段的时代产物,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样也“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摘编自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

材料二 维护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套制衡机制。我国历史上的权力制衡思想和实践体现出中国特色,主要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君权制衡。各项重要决策的处理,呈现出一定的“集议”特色,构成制衡君权的某种制度程序。第二,地方权力制衡。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命,既职责明确、考核严格,又采取行政、军事与监察三者权力分离,以制衡地方官吏权力的扩X,同时还以不断增加行政层级的形式,遏止地方权重倾向。第三,官僚权力制衡。…对中央到地方,对各级官吏的权力划分,行政问责、考核、审计、监督监察上,规X日益细密,以防止权力滥用。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枊宗元关于郡县制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学,以政治制度为例,说明古代史上“权力制衡与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
2021-11-11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在周初被“封侯”的是哪种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7 .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身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说明受到分封的诸侯对天子应承担哪些义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
8 .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国乐”,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演奏的“国乐”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一种宫廷的仪式音乐,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礼崩乐坏”,但却随着皇权不断强化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效仿和传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谣俗”和“四夷杂歌”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来源。两宋时,大量民间歌伎、乐工成为宫廷乐师,使统治者参照“雅正之乐”的标准,作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规范和取舍。明清时期的“国乐”则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满足统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乐”应该是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国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摘编自洪学明《论术语“国乐”》

材料二   《马赛曲》(1792年诞生,1795年被定为国歌):“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它而战斗!”

《国际歌》(1871年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1917年后被苏联定为国歌,1944年被定为苏联共产党党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1949年被定为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国歌,分别分析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2-01-27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走向胜利-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9 . 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时间
跨度
距今
7000-5000
距今
6000-5000
距今
5300-4300
距今
4500-4000
距今
4200-3600
特色
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
范围
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黄河上游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宜侯夨簋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里耶秦简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材料四


悬空寺三教殿,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殿阁内雕塑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五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皖南民居——徽商曾经辉煌的印记
(4)依据材料五,概述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