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2 . 唐太宗时期,十部宫廷音乐中出自天山以南的有三部,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B.西突厥C.吐蕃D.回纥
2016-12-13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
3 .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的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以文臣任知州
D.元朝实行行省制
4 . 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现在(     
A.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B.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
C.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D.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

5 .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材料二曹魏延康元年,魏王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摘编自《通典》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四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承负着整合传统社会生活,并维系社会内部的文化生态平衡的功能。它对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运行均起到枢纽与调节作用。

——萧功秦《科举制的废除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断层》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中选官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根本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废除科举制的看法。

2016-12-06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试题
6 .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认为
①应对科举制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②应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
③科举制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④科举制导致天下危困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下列制度中,最有可能产生“崇文风气”的是( )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6-11-27更新 | 53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8 . 史载:“丞相旧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帝本欲依之,迫于太尉、司空,但为东西门耳。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这段史料最可能出自(     
A.《后汉书》B.《宋史》C.《明史》D.《清史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