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宋代州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说明。表格内容反映了宋代
类型主要设立依据
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或皇帝未即位时所封或曾是任官之地
沿用隋唐的区划设置
边境或内地的重要关隘所在
官营手工业集中的地区,往往由相关中央部门直辖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皇帝地位的下降
C.地方分离的倾向D.疆域范围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巩固了封建统治B.扭转了传统等级观念
C.严重摧残了人才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
2020-04-17更新 | 322次组卷 | 79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是古代中国政制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九卿"职责表格(注:"九卿"既是官衔,又是官署之称)


材料二     唐“六部”职能表格



(1)据材料,指出秦九卿与唐六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唐代六部机构中,"吏部""户部"分列前两位,说明其原因。
(3)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指出其反映的时代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唐、宋两朝科举取士及由进士入相的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反映出宋代(     
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660312322
宋朝45640135111
A.推行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B.考试程序及录用更趋公平
C.国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6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结果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干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地方行政机构精简B.中央财政大幅结余
C.中央集权制度发展D.地方政权失去活力
2021-11-03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十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2%5%46.1%
A.扩大了统治基础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官员素养D.放宽了录取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西汉不同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变迁,这一变迁反映的实质是
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增加镇压诸侯谋反、民众反抗的权力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的权力

A.中央集权受到挑战B.社会矛盾层出不穷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刺史制度日趋完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谓汉族筑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下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表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数
秦始皇(前221年)36不详
唐开元二十八年(704年)15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2881234
元朝12183971425

(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特点及其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