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儒学已经成为考试必修内容
B.政府大力推广儒学
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2 .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材料三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是如何对地方进行管理的?有何深远影响?
(4)综上所述,请概括出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0-01-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合格考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汉景帝采纳谋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国势力。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七国之乱”震惊朝廷。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其后更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卷53《中山靖王传》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初分封诸侯王给西汉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分析,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赏识的原因。
2019-01-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相矛盾演变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材料三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汉武帝时,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是如何对地方进行管理的?
(4)综上所述,请概括出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6 .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7-12-15更新 | 46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泰和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李沆是个节俭的宰相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2017-04-01更新 | 1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唐朝)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为官,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宋代之前,往往以政显者拙于文,学术精者词彩乏,能文学者则大都专擅一体,或以诗著,或以文名,兼美者则不常见。唐代大家如李、杜、韩、柳,李白称“诗仙”,杜甫为“诗圣”,韩愈和柳宗元乃以古文家流芳艺林。在中国古代史上,他们只是以文学家垂青后世,其于史事、学术往往建树无多。宋代作家尤其是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多层化、多能化,呈通才型特点,这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宋代品评人物极重德、学、才、干,即品行、学问、辞章和能力。
——摘编自《语文读本必修4》
材料三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一部分官僚推行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如招商局、电报局等。这些企业是要用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管理的,出身于科举的举人秀才对这些东西十分陌生,无法胜任工作。西方的学校正是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它们有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门学科齐全,这显然比我们的科举制度优越。
——摘自百度网
请回答:
(1)唐代选官标准反映了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作者的观点,举例说明宋代“名家其知识结构大多为综合型”的原因。10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
2016-1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